null <------------------------------------合并分隔线------------------------------------>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A)》课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全日制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模块。是以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法学专门学科。在整个法学专业体系中,是社会法的代表性课程之一,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掌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和内容,明确劳动权利和有关社会保障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认识到学习这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知识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其任务是:第一,明确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体系构成以及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与联系;第二,掌握劳动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立法状况,了解国外相关的法律制度;第三,运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法学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本课程应在学习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课程后开设,其后续课程包括证据法学、律师实务、检察与审判实务、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学学科,其主要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等为相邻学科。劳动法学中的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法中的部分内容有交叉。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包括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地位、劳动法体系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基准制度、劳动行政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社会保障的相关制度。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熟悉劳动法的体系结构及重要的劳动法律规范。能够运用劳动法的专业知识分析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及各项劳动法律制度。能够正确分析相关疑难案例。为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其他法律工作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素质目标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建立社会法意识,认识到社会法治在整个法治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全面提升社会法素养,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基本信息和内容要求 课程基本信息 参考学分 2.5 参考理论学时 32 参考实验学时 8 课程内容及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劳动法概述 1.劳动法的概念 2.劳动法的定位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4.劳动法的渊源和体系 5.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6.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7.国际劳工标准 前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浏览教材内容和相关案例,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特点,辅助采用多媒体教学。 2 1.掌握劳动法的概念、定位和基本原则。 2.了解劳动法的渊源、体系、发展历史以及国际劳工标准。 2 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2.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 3.劳动关系各层级特征及发展趋势 4.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5.雇佣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 多媒体教学,学生观看相应案例视频、查阅资料。 2 1.掌握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以及各个层级的特征。 2.辨析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雇佣关系以及劳动法律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3 劳动法律关系 1.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2.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3.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4.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5.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6.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查阅资料。 1 1.掌握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2.掌握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3.了解劳动法律事实在劳动法律关系运行中的作用。 4 劳动者权利 1.个别劳权(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职业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 2.集体劳权(团结权、集体谈判权、集体行动权、民主参与权)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观看相应案例视频、查阅资料,分组讨论。 1 1.掌握个别劳权和集体劳权。 5 劳动就业 1.就业、失业的概念 2.劳动就业政策 3.公平就业 4.就业服务与管理 5.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观看相应案例视频、查阅资料,分组讨论。 2 1.了解劳动就业的概念及相关政策。 2.熟练掌握公平就业相关规定。 3.熟练掌握特殊群体就业保护相关规定。 4.了解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 6 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2.劳动合同的种类 3.劳动合同的订立及效力 4.劳动合同内容 5.劳动合同履行 6.劳动合同变更 7.劳动合同解除 8.劳动合同终止 9.劳务派遣 10.非全日制用工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查阅资料。 4 1.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2.掌握劳动合同内容。 3.了解劳动合同的种类。 4.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及效力。 5.掌握劳动合同的解除情形和法律后果。 6.掌握经济补偿金的适用情形。 7 劳动规章制度 1.劳动规章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2.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 3.劳动规章制度的合法要件 4.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观看相应案例视频、查阅资料。 0 1.理解劳动规章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劳动规章制度的合法要件和法律效力。 8 工资 1.工资的概念和性质 2.工资的形式 3.最低工资 4.工资支付保障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观看相应案例视频、查阅资料。 1 1.理解并掌握工资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形式。 2.掌握最低工资。 3.了解工资支付保障。 9 工时 1.工作时间的概念及其种类 2.工作时间的具体形式及其适用 3.休息休假的概念 4.休假的类型及其适用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观看相应案例视频、查阅资料。 1 1.理解并掌握工作时间的具体形式及其适用。 2.理解并掌握休假的类型及其适用。 10 职业安全卫生 1.职业安全权的价值 2.职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3.职业卫生法的主要内容 4.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案例分析。 1 1.理解并掌握职业安全权的价值。 2.理解并掌握职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3.理解并掌握职业卫生法的主要内容。 4.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 11 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1.女工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及其法律规定 2.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 3. 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观看相应案例视频、查阅资料,进行案例分析。 1 1.理解女工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及其法律规定。 2.理解并掌握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 3.理解并掌握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 12 社会保险 1.社会保险的概念和特征 2.社会保险的作用 3.社会保险法的概念、性质和地位 4.社会保险法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5.养老保险 6.医疗保险 7.工伤保险 8.失业保险 9.生育保险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查阅资料。 2 1.理解并掌握各类社会保险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要求。 13 工会法 1.工会法的概念及特征 2.工会的性质和地位 3.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进行案例分析。 1 1.掌握工会的性质和地位 2.掌握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14 集体合同 1.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3.国外集体谈判制度 4.我国的集体协商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查阅资料。 1 1.掌握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及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2.了解外国集体谈判制度。 3.理解我国的集体协商。 15 劳动争议处理 1.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特征 2.劳动争议的种类 3.我国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4.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查阅资料。 4+4 1.掌握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劳动争议的种类。 3.熟练运用我国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4.熟练运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16 劳动行政 1.劳动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 2.劳动行政主体及其权利义务 3.劳动行政行为及其分类 4.劳动保障监察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查阅资料。 1 1.了解劳动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劳动行政主体及其权利义务。 3.掌握劳动行政行为及其分类。 4.掌握劳动保障监察。 17 劳动法律责任 1.劳动法律责任的概念 2.劳动法律责任的类型 3.劳动法律责任的主体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观看相应案例视频、查阅资料。 1 1.掌握劳动法律责任的概念。 2.掌握劳动法律责任的类型。 3.掌握劳动法律责任的主体的种类与法律责任类型。 18 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2.社会保障的项目 3.社会福利 4.社会救助 5.社会优抚 多媒体教学讲解,学生观看相应案例视频、查阅资料。 6 1.掌握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社会保障的各个项目。 合计 40 四、教学及评价方法 1.教学方法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法律学科。本课程的教学应密切联系实际,改变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采取多元式、立体化教学,综合采取理论教学、查阅资料、案例研讨、课堂讨论、分组辩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模拟法庭、观摩庭审、学术与实务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使相对抽象的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面的拓展,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在对本学科知识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感性认识,真正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自我管理、自觉创新,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2.评价方法 本课程的评价分为行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两部分,平时进行的课堂发表展示、课堂作业、案例研讨、课堂讨论、分组辩论、角色扮演、模拟仲裁等作为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75%,期末考试占总成绩25%。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考核中体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期末理论知识考试作为结果评价占期末总成绩的25%,一般采取开卷方式,考试着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应用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主观性试题为主。考试范围以上述课程基本信息和内容要求为限。考试题型为案例分析、法律文书写作、劳动法律时事评述等。 3.教学条件 每个教学班规模一般为40人,充分利用模拟法庭实验室配备的相应教学资源和设备,供学生进行案例研讨、课堂讨论、分组辩论、角色扮演、模拟法庭、观摩庭审、学术与实务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需要。 4.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研究方向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关系,要求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的,知识结构全面,具有较强的司法实践经验和理论教学经验。 5.教材编选 教材选取马工程教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并参考以下教材和书目: 常凯主编《劳动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捷:主编《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法律出版社 林嘉:主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全兴:主编《劳动法》,法律出版社 常凯:《劳权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董保华:《名案背后的劳动法思考 》,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郑尚元:《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课程视频
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