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介绍 一、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课程代码:P12004 三、面向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 四、总学时:40 学分:2.5 五、任课教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部教师 六、课程性质与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性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修养的基础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完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等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是整个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基础公共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法律素质。通过教学与实践,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与法治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稳定的习惯,逐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对待生活,成就自我、服务社会。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先修高中课程《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后续课程主要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与先修课程的关系: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需要有一定课程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哲学理论基础,并为学生最终确立和巩固正确的“三观”做好了铺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为前续课程在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宏观视野中的理论提升与凝练,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过程。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律理论基础。 七、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明确我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践行者。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其精神内涵。体会领悟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5)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把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遵守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培育个人品德。在实践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知行合一、向善而行。 (6)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以及三大实体法律和对应程序法的基本内容,养成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从法理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2.能力目标 (1)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培养具备时代责任感与担当能力的新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践行者。 (2)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具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3)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及选择、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5)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6)形成具备法治思维、领会法律精神、具备行使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律义务的法律素质。 3.素质目标 (1)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素质。 (2)具备良好的情感与心理,热爱国家、社会,与人为善。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素养。 (3)具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八、教学方法 课程宗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为滋养,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进行对话式、体验式教学,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培育思想道德素质与提升人文修养为目的,建议采用情感体验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答疑法、讨论法、专题演讲法、启发法、辩论法、社会实践法、作品朗诵法多种手段。建设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新技术、推动信息化教学。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上交互式教学,在每一章的教学内容之后配备相关的案例,倡导“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在政治、社会、经济、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应用。本课程所选案例,应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案例分析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要重点用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考,而不是用一味灌输。通过对案例分析的总结,教师要形成引导学生自觉、真诚地追求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转换教学理念与思维,改进教学方法。鼓励上网查阅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库、中宏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向学生推荐中国传统优秀经典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献。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