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大学语文》是我校在文科专业和部分理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的素质教育课程。”1978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我校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各理工科专业开设了此课。山东理工大学成立后,又将其作为全校文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提高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表达与写作能力、阅读与欣赏能力、审美与理解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起到了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课程特色: A.工具性。工具性是大学语文的基本属性。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们形成见解、阐述真理、沟通心智、交流思想、获取知识、研究学问,乃至生存发展所须臾不能离开的语言中介。它是构建文段、文章、文学以及各种文化形态的有机元件。现在大学生文章中的辞不达意,错别字较多,等等,正是因为语文工具的缺乏。所以“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 B.人文性。人文性是大学语文的核心元素。文以载道,语文教育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文化的传承教育。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以及人类的优良品质都是语文教育本身包含之义,且需要通过语言文字的负载才得以传播,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然贯穿着人文素质的教育。 C.审美性。语文教育,尤其是大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承载着工具性功能,更有其独特的审美性和情感性教育功能,作为语文教育的高级形态,大学语文科学地整合了语言文学与文化的知识,学术讨论性的授课特征也使它拥有了更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而且以文学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本身就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人们更乐于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中实现情感互动。 教学理念: 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应基于“知识、方法、情感合一,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要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将语文学习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联系起来,以达到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