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师范类)的核心必修课,是汉语言文学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以语文教材教法为核心的《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熟悉语文课程标准,掌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的规律,形成科学的语文教学的理念。通过严格的教学技能训练、优秀教师的成功的案例、模拟学习、教学见习、教学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增强学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能力水平。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继承中国百年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掌握当代国际教育界课程科学和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全面了解语文教育的规律,为今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根据中学语文教师的现状和需要,侧重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具体课程介绍如下: 课程代码 M12358 课程类别 师范教育必修课 课程名称 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 学时/学分 32/2 开课学期 4 开课单位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先修/后修课程 先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后修:《班级与教学管理》、《教育学》、《心理学》、《书法》等。 大纲撰写人 李建伟 大纲审核人 王圣 一、课程说明 《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的师范教育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以教育学和语言文学为核心的综合性的应用理论课程,它运用教育学、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科学学、人才学等原理分析语文教学现象,旨在揭示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指导语文教育实践。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了解语文在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语文教育的目的任务;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培养他们从事语文教育的感情和兴趣,使他们获得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该门课程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又要培养他们从事语文教育的技能,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及时吸纳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先进成果和理论,吸纳党和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新的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吸纳国际母语教育新的成果和理论,使课程教学具有时代特点。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专项练习、学习观摩和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能够达到如下目标: 课程目标1:要求全面了解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各个环节,能够熟练地把课程与教学理论运用到语文教育实践中去,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与演变的基本知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设计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实施等基本知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等基本知识,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设计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实施等基本知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充分理解语文教师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甘于奉献,以无私爱心浇筑教育事业。 课程目标2:认识和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明确语文课程目标;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学习和探究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规律、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学习掌握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和课件制作;了解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改革和实施方法;具备良好的“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学生为中心,准确、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实施教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明确现代语文教师的素养;通过备课、试讲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坚定从事语文教育的事业心。 课程目标3:通在学习了解掌握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实施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能力。通过学习与实践能够全面了解语文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能够熟练地把课程与教学理论运用到语文教育实践中去。通过校内和校外的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展和学习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并能依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具备初步的教学研究和评价能力。 课程目标4:通过学习培养他们从事语文教育的感情和兴趣,使他们获得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够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目的及要求,精心钻研教材,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5:通过学习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使学生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能够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不断适应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培养具有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语文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学核心素养在育人过程的作用,具备全程育人和立体育人的意识,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将语文知识同德育内容结合起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课程目标6:本课程要及时吸纳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先进成果和理论,吸纳党和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新的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吸纳国际母语教育新的成果和理论,使课程教学具有时代特点。让学生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掌握语文教学规律,进行专业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2 2-3[职业精神]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充分理解语文教师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甘于奉献,以无私爱心浇筑教育事业。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4 4-1[教学设计]能够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目的及要求,精心钻研教材,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4 4-2[教学实施]具备良好的“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学生为中心,准确、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实施教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4 4-3[教学评价]通过校内和校外的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展和学习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并能依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具备初步的教学研究和评价能力。 课程目标4 毕业要求6 6-1 [课程育人]理解文学核心素养在育人过程的作用,具备全程育人和立体育人的意识,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将语文知识同德育内容结合起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课程目标5 毕业要求7 7-3[自我规划]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掌握语文教学规律,进行专业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目标6 表2 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 课程体系 毕业要求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M H M M 注:表中课程体系:具体课程、实践环节、训练等;根据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表示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贡献度的大小。 矩阵应覆盖所有必修环节。 四、教学内容 表3 教学内容与支撑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序号 教学 章节 知识点 教学要求 参考 课时 支撑课 程目标 1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主要内容 1.课程(论)和教学(论);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 教学要求: 1.了解一般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基本原理; 2.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6.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4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6 2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主要内容: 1.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2.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3.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教学要求: 1.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2.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树立语文教学史观; 4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6 3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主要内容 1.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2.语文课程目标概述;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目标简述; 教学要求: 1.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重要地位; 2.掌握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了解其作用和特征; 3.掌握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新课程目标体现的新的价值观; 4.了解语文新程目标的三维度和五领域; 8.掌握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4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4 第四章 语文课程设计 主要内容 1. 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 2. 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发展; 3. 语文现行新大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设计思路; 4. 语文教材的几个问题 5. 语文教材的概念; 6. 语文教材的功能; 7.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 8.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类型; 教学要求: 1. 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演变; 2. 语文现行新大纲的结构框架; 3. 理解语文课程准确的性质作用; 4. 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5. 了解语文教材的发展演变; 6. 理解语文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7. 掌握语文新教材的设计思想; 6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5 第五章 语文教学设计 主要内容 1. 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 2. 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发展; 3. 语文现行新大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设计思路; 4. 语文教材的几个问题 5. 语文教材的概念;6. 语文教材的功能; 7.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 8.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类型; 教学要求: 1. 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演变; 2. 语文现行新大纲的结构框架; 3. 理解语文课程准确的性质作用; 4. 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5. 了解语文教材的发展演变; 6. 理解语文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7. 掌握语文新教材的设计思想; 4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6 第六章 语文教学实施(上) 主要内容 1.识字与写字教学 2.阅读教学 教学要求: 1.了解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掌握识字写字教学的方式方法; 2.了解阅读教学的内容; 3.掌握阅读教学的常规过程。 4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7 第七章 语文教学实施(下) 主要内容: 1.写作教学 2.口语交际教学 3.综合性学习 教学要求: 1.掌握写作教学的内容过程及方式方法。 2.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及方式方法。 3.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目标。 4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8 第八章 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主要内容: 1.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语文教学中教师主体性的发展 3.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因素,教学4.语言的特点,提高教学应变能力的几点措施 5.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发展 教学要求: 1.了解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作用。 2.理解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变化。 3.掌握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要从哪些方面发展自身。 2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6 合 计 32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专题练习、观摩讨论及个别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辅助多媒体教学,大量利用网络资源,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表4毕业要求指标、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2-3[职业精神]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充分理解语文教师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甘于奉献,以无私爱心浇筑教育事业。 课程目标1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1[教学设计]能够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目的及要求,精心钻研教材,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2 案例分析:理论讲授的同时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加深理解;设置试讲、说课练习环节专题,切实提高语文教学实践能力。 4-2[教学实施]具备良好的“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学生为中心,准确、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实施教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 课程目标3 专项练习:通过撰写教案设计、课内课外试讲练习,不断提高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水平。 4-3[教学评价]通过校内和校外的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展和学习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并能依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具备初步的教学研究和评价能力。 课程目标4 观摩讨论:通过校内和校外、课内课外、网络平台的观摩、示范的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初步具备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能力。 6-1 [课程育人]理解文学核心素养在育人过程的作用,具备全程育人和立体育人的意识,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将语文知识同德育内容结合起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课程目标5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7-3[自我规划]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掌握语文教学规律,进行专业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目标6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六、考核方式 1.计分方法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5计分方法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 成绩组成 考核环节 考核细则 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 试说课练习(30%) 1. 准确地阐述本课教学内容的地位、意义及作用。 2. 围绕课程标准对照课题内容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3.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及课时的安排。教材处理恰当,符合教学实际。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6 期末成绩 教学设计(70%) 根据现行初、高中教材中的精讲类课文,进行教学设计,主要考核学生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努力。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2.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评价依据的对应关系 表6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评价依据的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占比 (%) 评价依据 1 要求全面了解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各个环节,能够熟练地把课程与教学理论运用到语文教育实践中去,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与演变的基本知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设计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实施等基本知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等基本知识,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设计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实施等基本知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充分理解语文教师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甘于奉献,以无私爱心浇筑教育事业。 教学设计中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与工具,完整的教学过程等。 10% 教案规范设计的规范程度及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2 认识和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明确语文课程目标;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学习和探究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规律、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学习掌握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和课件制作;了解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改革和实施方法;具备良好的“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学生为中心,准确、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实施教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明确现代语文教师的素养;通过备课、试讲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坚定从事语文教育的事业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设置准确、合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 30% 教学目标有可测性,有梯度,层次性强。 3 通在学习了解掌握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实施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能力。通过学习与实践能够全面了解语文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能够熟练地把课程与教学理论运用到语文教育实践中去。通过校内和校外的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展和学习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并能依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具备初步的教学研究和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完整,要能体现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 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练时间分配合理,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 4 通过学习培养他们从事语文教育的感情和兴趣,使他们获得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够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目的及要求,精心钻研教材,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要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 20% 教学过程是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5 通过学习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使学生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能够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不断适应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培养具有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语文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学核心素养在育人过程的作用,具备全程育人和立体育人的意识,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将语文知识同德育内容结合起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能体现学科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思路清晰,循序渐进;把握教学活动的整体安排,教学过程组织严密,教学环节分配合理,衔接自然,结构完整。 10% 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6 本课程要及时吸纳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先进成果和理论,吸纳党和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新的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吸纳国际母语教育新的成果和理论,使课程教学具有时代特点。让学生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掌握语文教学规律,进行专业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 注重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示范、启发、引导、调控到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10%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3. 评分标准 本门课程考查方式主要包括说课练习、教学设计,所以我们给出给出文本分析和专题研讨的评分标准。 ①说课练习评分标准 表7时说课练习评分标准 说课练习 占比 说教材: 1.准确地阐述本课教学内容的地位、意义及作用。 2. 围绕课程标准对照课题内容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3.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及课时的安排。 4. 教材处理恰当,符合教学实际 15% 说目标: 1. 阐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2. 阐述依托内容载体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方法 15% 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的理论依据,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所用的教具、学具。 2、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2、注重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5、示范、启发、引导、调控到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0% 说教学过程: 1. 体现学科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思路清晰,循序渐进。 2. 把握教学活动的整体安排,教学过程组织严密,教学环节分配合理,衔接自然,结构完整。 3. 教学媒体优化组合,运用适时适度。 4. 教学呈现个性与风格,有特色,富有创意。 30% 教师基本素养: 1. 板书、示范、演示具有一定的专业功底。 2. 脱稿说课,仪表端庄大方,教态自然。 3. 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普通话规范准确。 10% ②教学设计评分标准 本门课程考查方式主要是教学设计,要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教案),要求体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倡导者。 具体评分要求如下: 不及格(60分以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不及格: 1、选题不符合要求;2、有严重抄袭现象;3、雷同教案:4、字数明显少于规定的。5、字体潦草无法阅读的或其它。 表8教学设计具体评分标准 评价内容 分值 教案规范:教学设计中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与工具,完整的教学过程等. 2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设置准确、合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有可测性,有梯度,层次性强 30%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完整,要能体现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练时间分配合理,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 30% 教学方法: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10% 教学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0%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语文教育学,曹明海、马先义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年版。 3、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4、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年版。 5、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堂教学,关文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